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26节
作者:
痒痒鼠 更新:2021-08-12 00:44 字数:5507
大明朝如今,特别在江南,手工业作坊和贸易经济空前发达,市井文化进入一个空前的繁盛阶段。有形无形培养一批风流雅士,徘徊于仕途与市井之间,进则理学心学,退则风月弹唱。
官绅商贾,结妓蓄姬,又衍生出一批色艺超俗的女子,集结在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几个繁华之地,夜夜灯笼高挂、高烛吟唱。
勾栏瓦肆纷起仿效,昆曲评弹,唱说风流,销金烁银,烹油燃火……说不完的富贵,道不完的七情。要不说宁为江南犬,不做塞外人?江南,是天下人魂牵梦绕,最向往的地方。
灯光下,皇上写着大字,笔端下也好似多了一分,江南独有的灵秀之气。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风景,但愿长相从。文老先生、红衣侠、青衫客、绯衣门主天天在外流连忘返。唐伯虎老师回家看望家人。严世蕃、杨博都大开眼界,侍卫们都大叹惊奇。
指挥使作为一个南京人,此番回来,早早地给他的好友们写信,越南下,聚会越多。一伙儿文人公子们聚在一起,能去哪里?自然是各家的园子。
皇上作为经常开宴会的人,虽然不知道大人们专有的玩乐,但是皇上明白,徐景珩一定会喝酒。皇上写完一篇《九成宫醴泉铭》,看看时辰,小鼻子皱皱,果然看到徐景珩喝得半醉回来。
指挥使这些日子的聚会,上等戏班子的角儿们齐聚;酒楼里、各大家里当地最好的大厨亲临……一伙儿文人品酒品茶品香弹琴论道……一伙儿酒友吃喝玩乐、猜拳行令……真真是悠闲得很。
即使是另外一些的,他在富贵风流窝窝里长大,各种玩法儿也是应对自如。人又长得好,气质好,到哪里都最受人欢迎……
今儿轮到苏州大家,李家的二公子做东。李家二公子经商眼光独到,为人仗义不羁,日常最爱逛青楼楚馆,下午和指挥使谈完正事,就想把他最好的“楼友们”分享给好友徐大公子。
夜幕降临,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和月色星光一起照耀水光粼粼,在夜色下别有一番朦胧美,衬托灯下的女子们都是美人儿。
风景宜人,雅兴随心、美女如云、歌舞亭台……一伙儿年轻人喝得七八分醉,一个年轻公子拍拍身边的姑娘,特感慨地说:“我现在啊,已经对我们的大公子,没有了嫉妒之心。我说这位流翠姑娘,你要做大公子那边儿去,就坐过去。”
这位流翠姑娘脸蛋儿红红地笑。其他人哈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说道:“你就别假大方了。大公子的身边已经没有位子,否则流翠姑娘,早就坐过去咯。”
众人又是轰然大笑。李二公子喝得满脸通红,高喊:“今儿的姑娘们,你们谁要能叫大公子看中,李二公子给你们赎身,送嫁妆。”
这下子,所有人都去看大公子。
狐朋狗友们想的是,李二耍无赖,这不是为难大公子?姑娘们想的是,李二公子果然仗义,只要能亲近到大公子,他就是江南船头最仗义的跳板。
水榭中间的歌舞都停下来,一位女子正在弹琴,还有一位女子正在跳汉朝昭君舞《明君》,包括伴舞的女子们,俱是长得妩媚动人,一抬手一投足,俱是风情无限,秋水明目看着谁的时候,谁都会以为,那是深情无限,即将有“春风无限”。
被所有人目光盯着的徐景珩,姿态懒懒地歪坐在椅背上,醉眼朦胧,只笑。
李二公子自己倒酒自己喝,摇头叹气:“想当年,大公子被姑娘们围堵着,飞身而起,跳窗逃跑的模样,今儿见不到了哦。”
徐景珩:“!!!”
被好友说出来只是一个纸老虎·徐景珩,悠闲不再,发现姑娘们如狼似虎的目光,好似真要围堵他,身边两位姑娘已经要欺身而上……
一刻钟后,花影婆娑,夜色安宁,丝竹声悠扬……的园子里,徐大公子徐景珩,艰难狼狈地从百花丛中脱身,出来饮宴的亭子,一眼看到水榭廊柱边上,鬼鬼祟祟的一道身影。
“大公子……”他自己的小厮,一脸为难地看着他,看一眼他,看一眼他手里拎着的酒壶;看一眼他,看一眼他手里拎着的酒壶……徐景珩抬手按按眉心,他如今没有内力,不能飞着逃跑了,还被限制不能多喝酒了。
小厮闻着他身上的酒气,简直要哭出来:“大公子,皇上上次说,你要再喝醉酒,就把小的送回北京。”
小厮是北京人,做事好,奈何没有猿背蜂腰螳螂腿,不能进锦衣卫,做了编外人员,因为表现好,跟在指挥使的身边,五百人里冲杀出来跟着南下,最怕皇上送他回北京。
徐景珩无奈地,把酒壶给身后的李二公子,李二公子更是笑话他。
两个好友沿着池塘散步,俱是没有言语。
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世家林立,望族成千。江南这个地方,要改革,很难。但他们不能放弃。
徐景珩半醉回来驿馆,听说其他人都还没有回来,笑一笑,一眼看到皇上瞪大的眼睛,低头闻闻身上的酒气和脂粉味道,反应过来——
皇上对这些人每天晚上的活动,有了好奇心。
徐景珩今儿个带着脂粉味道回来,青衫客、红衣侠、绯衣门主他们,包括刚刚长大的严世蕃和杨博,好像都是?
皇上想起来朝里一个笑话,曾经有个北方官员来苏州赴任,大开眼界——涂脂抹粉,面色红润若桃花,身穿松江棉布的绯红袍子,头戴绯红帽子,身形秀气小巧……他误以为是女子,眼冒狼光,结果上前一看,是男子!
江南公子喜欢涂脂抹粉,嘴巴红红的,身穿丝绸,身形小巧,类似女子,穿长衫穿不起来,上个台阶都要人抬着袍角……奈何江南小柳树一般的公子们做出来,就是不显得矫情,这几天不说严世蕃、杨博,就是兴王都抹上粉出门……
难道徐景珩也涂脂抹粉了?
徐景珩脸太白,略带苍白,却又白的发光,跟那月光冷玉似得,抹了粉也看不出来。皇上第二天爬起来,和徐景珩打太极,然后就一直盯着他。
看来看去,更奇怪。用完早膳,见到其他人,更奇怪。
严世蕃脸皮子干,一脸干粉直掉。杨博山西人脸不白,抹粉更不白。兴王一脸死气,抹了粉跟鬼化妆一般……可他们还是要天天抹粉,今儿还穿的特花俏。
皇上的大眼睛忽闪:“江南的公子们不抹粉不能出门哦?”
严世蕃赶紧回去照镜子,杨博也去照镜子。兴王脸皮厚:“皇上,不是所有人都和指挥使这般美丰仪。涂脂抹粉,好看一点儿,是对其他人的尊重。”
皇上小脑袋一扬,明明兴王爱美,硬说是对其他人的尊重,皇上不想搭理他的虚伪。
兴王:“!!!”除了皇上,一般人谁直接说自己爱美爱俏?
徐景珩忍住笑:“待会儿有一位,很可能擅长治水的人来驿馆,皇上有空来看看。”
皇上一听,明知道徐景珩转移话题,还是上了钩。
归有光,苏州府诗书世家的文人公子之一,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写出洋洋千言《乞醯论》,十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
“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对举业满怀信心,奈何乡试却落第!
皇上一看到他,就知道他是属于那一类,不会考试的人,不说这次落第,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都考不中。
归有光现在刚考一次,还是有梦想的,一心要做正经的进士,坚决不去考博学宏词科。听说指挥使要见他,生怕指挥使要推荐他去北京,直接做事,已经做好了拒绝的准备。
指挥使徐景珩要见他,其实只是听李二公子说,他对太湖地区的水利情况有研究。
归有光一听指挥使不提去北京的事儿,皇上也在,那真是侃侃而谈。
“皇上,指挥使,太湖流域自古以来以富庶闻名,但如今太湖水旱灾情越来越严重,每三到七年就要发生一次水灾。草民认为,吴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宽吴淞江,解决吴淞江的淤塞问题,其他的水道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草民反对排泄太湖水,‘夫水为民之害,亦为民之利,就使太湖干枯,于民岂为利哉!’草民对古往今来的治水方略都有研究……”
指挥使听着,暗自点头。皇上笑眯眯地听着,对他的性情脾气也大略有了解,喜欢。
皇上大眼睛亮亮的,小奶音特清脆:“归有光说得好。淮河水,黄河水,可也有研究?”
归有光吓到,他哪里去研究淮河和黄河?他目前就一个秀才。
皇上露出最亲切的笑容:“别怕。吴淞江也是治理之列。你把淮河水、黄河水也顺带研究。”
归有光:“!!!”
“朕知道你要考科举。这样,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下次乡试若还是不中,就去北京考博学宏词科哦。”
归有光吓得脸发白,但也生出一腔豪情:“皇上,草民一定考中。草民下次若考不中,草民就进京。”
可怜归有光,自信于自己的才华,看不到自己是困蹇不堪的命运轨迹,和皇上打了赌。
皇上眉眼弯弯地乐。归有光看到了,心里一突,可到底是相信自己的惊人才气。
归有光开开心心地回家,和别人说起皇上的和善、大气、知人善用、大度能容……龙额凤睛,龙行虎步……苏州文坛都羡慕嫉妒他的好运道。
以前光听说皇上礼贤下士,可那只是听说。皇上一到江南,就抄家五个大世家,四个二等大世家,普通老百姓拍手称赞,他们也感动、钦佩皇上的胸襟,只到底敬畏居多,不敢贸贸然行动。
皇上去学院视察,去作坊、去看农户桑户……他们琢磨怎么偶遇皇上,归有光提前一步见到皇上,他们也想。
皇上自然不知道江南民间文人,对于大明皇家的小疙瘩。离开苏州府南下之前,跟着徐景珩见了几位民间张狂文人、隐士高人,包括文征明等等人,稍有了解。
据说元末明初,太~祖皇帝与张士诚斗争,张士诚据有吴中,江南名士多往依之。于是太~祖皇帝在削平群雄,建立大明后,对江南实行苛政。
迁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无田之民,四千余户至皖北临濠垦田,再移江南富民十四万户于凤阳。
同时,又对江南课以重赋,以致“天下之赋莫重于东南,东南之赋莫重于吾苏”。规定规定浙东男子不许科举,女子不许裹脚。
更是对江南士子进行摧残,一大批江南文士被戮杀,当时的“吴中四杰”“北郭十子”等等江南吴地才人俊彦,无一善终。
更于朝堂上,放弃大宋以来“刑不上大夫”的老传统,在庙堂大殿上杖责大臣。
江南人本以为建文皇帝是一个仁慈皇帝,哪知道永乐皇帝打进北京,发明诛十族刑法,天下文人莫不骇然。
这般情况下,江南缙绅和望族士人,发明一套自己的处事方法。
有机会的时候,“达则兼济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科场不利、仕途坎坷……的时候、回归释、道两家,崇尚师法自然的田园生活,远离尘俗,忒浪漫。这就是皇上看到的市井文化,官方说法叫,折中的“市隐”。
文征明的说法:“或谓昔之隐者,必林栖野处,灭迹城市。即仕有官,且尝宣布于时,而随缘里井,未始异于人人……渊明固曾为建始参军,为彭泽令矣……”
皇上懵懂地点脑袋。
身处市井里巷之人,“志有在也”,不失其文人士大夫本色。既能“入世”、“出世”“兼济”、“独善”,也能“大隐”、“中隐”、“小隐”,是为“……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范家义庄,皇上对范仲淹当年这番举措的原因,范家的发展历史深入了解,满意于范家人主动补上税赋的自觉。
李家、王家、郑家……苏州五大望族牵头,各大家补上税赋、兴修水利,加办学院……皇上也都满意。
辟地连阡,园田亩亩,储蓄益广,膏腴连延、货泉流溢。江南这样的人家不少。可普通百姓也很多,每次朝廷有需要加税,对于富户没有影响,对于普通百姓却是灾难,这也是当年魏国公要改善江南税赋的原因之一。
皇上去逛街,听着老百姓夸他改革税赋,生活更好,夸他长得好,眉开眼笑。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5-25 23:57:02~2021-05-26 23:58: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橙澄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皇上和鬼鬼们论治国。
“盛唐天宝年间,传统农耕的高度发展,各行各业产生许多新的经济因素,比如作坊,唐玄宗未能加以利用,没能在给予适应的体系化配套建设,草草应付,只设置相应行业的税使征税,忘记征收税赋的人,都是老一套的人。”
唐玄宗欲哭无泪:“皇上,那个时候,我已经年迈,没有精力了。”一句话说完,叫他的祖先们一人踹一脚——治国没有精力,梨园唱戏、勾搭儿媳妇,有精力?
皇上郑重点小脑袋——唐玄宗年老了不做人,该打。
“接下来爆发安史之乱,八年内战,社会经济倒退,新经济随之在战乱中大幅削弱;新经济因素,与农本可能出现的矛盾,在萌芽中被消除,看似稳定,其实是新文明萌芽的一次死亡。”
宋太~祖开口:“这一点,吾等都认同。安史之乱平定,但它造成的影响巨大。其中之一就是,七大姓氏再次上台,以姓氏论英雄,天下文化大乱。”
宋朝的皇帝们都重重点头,要不哪来五代十国的大乱象?那乱的不光是生活和战争,还有文化发展。
皇上小胖脸严肃:“第二次,出现在北宋年间。宋代的经济发展良好,市民经济发达,各种服务市民阶层的行当与新事物都出现,交子、飞钱、瓦子,活字印刷术,说书、外卖,相应户籍制度中的‘坊郭户’作为一个单独户种,被确立。
还有海外贸易繁盛,北宋的造船技艺,乃是一个新高,新经济因素再次到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免役法’‘均输法’……都是针对新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市易法’……”皇上说重点,“是朝廷力量利用货币,发展经济的雏形。”
宋仁宗和宋神宗一起叹气。
宋神宗回答:“皇上,那个时候的大宋,新旧争斗,保守派和改革争斗,北宋出现前所未有的党争,就连苏东坡那样的开明人士,都被打入保守派……”
那次变法,可以说是一次华夏可能进入新经济的机会。但是,虽然比大唐开宝年间成熟一些,毕竟时机条件还是不太成熟,农业仍是绝对的主导经济。律法条文、保守派与变法派官员、皇帝、文化思想……都是农耕式样。
王安石变法无法成功。靖康之变,金兵、蒙古兵一路追打,新经济没有了,传统农耕也发生暂时性衰退。当然,这不是说元朝技艺落后,元朝融合全世界的技艺水平,技艺之发达,郭守敬等人研究的滴漏、天文观测,至今还没有人超越。
可是元朝太大了,大的治理不过来,堪称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