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天收
作者:回忆破天      更新:2021-12-04 02:35      字数:2119
  王晓带头冲锋,先是掌心雷砸死了一人、再炸死了一人,五眼铳五枚铅弹是贴脸发射的,虽然有一发哑火,但依旧要了四个汉奸的命。
  再是爆了三个西瓜,直接死在王晓手里的汉奸就有九个,被子王晓掌心雷炸伤的加五眼铳砸伤的也不在少数。
  投弹兵本就是人高马大先天后天加起来的精锐,这下在王晓的带领下,跟打了鸡血似的,很快就攻入了城内。
  有了王晓带着投弹兵打开了口子,十一营的郑家军就像是放满水的水池,被拔了塞子一般,纷纷汇聚涌入了城。
  永平府城有沈志祥麾下的正白旗汉军一千,又有绿营兵两万,还有拉起来的乡勇三万,五万人马全成了郑家军的俘虏。
  另外还有各地迁移入城的士绅百姓上十万,不过这十万的百姓是被绿营兵祸害的凄惨,直接减员了十分之一。
  当河北六大帅进城的时候,这剩下不足十万的百姓都躲在家中,透过门窗缝隙观看,这些透过门缝看人的眼睛,是格外的担惊受怕。
  这都第几次,算上打着明军名义联虏平寇幌子的吴三桂,这都第四次迎王师了,主人来回换了五次。
  换顺旗的时候,被顺拔了一次皮,换吴三桂假冒牌明军旗的时候,被假冒牌明军切了一层肉,换清虏旗的时候,被清虏直接给剔了骨,真正的剔骨啊!
  占房、圈地、投充,那是一点道理都不讲,什么劫掠敲诈在清虏面前就是渣渣,人家不仅要你的全部金银珠宝等流动资产,还要你的房你的地这些固定资产,另外你这个人他也要了,你全家人都要,老老实实的投充为奴吧!
  刚刚绿营兵为了搜刮见底的财物,又进行了一次烧杀抢虐,现在第五次换旗帜,怎么也没有抱希望的意思了。
  什么王师不王师的,永平府城的百姓根本不敢想,只要这次打着明军旗帜的人,不像当初同样打着明军旗帜的吴三桂一样,再在城中劫掠一遍就成。
  不过对于这点,永平府人,是没抱希望的。
  百姓们的担惊受怕,河北六大帅是看在眼里,除了流寇出身的高杰不在意外,哪怕是莽夫著称的黄闯子,无商不奸的沈廷扬,海盗出身的郑家三位,都是眼露怜悯。
  根正苗红的曹友义就更别说了。
  刚到衙门,还未落座,曹友义就恶狠狠的道:
  “侯爷,这些汉奸畜生,你打算怎么处理?
  以前你抓那么多汉奸,却留着不杀,连鞑子都留了几百不杀,那时候我未参战,我曹某人不说什么,可如今拿下永平府曹某人虽然没有流血,但也流汗了。
  总该根据出力多少,分几百汉奸给曹某杀了祭旗,以儆效尤吧!”
  曹友义有这么一天,郑恩是早就知道的,刚正不阿的他,这次反攻见过了京都周边的人间地狱之后,见多了道路两旁的饿殍之后,那是对打下来的汉奸都是以牙还牙。
  这次又不想例外了。
  这些汉奸,说白了杀光他们都是罪有应得,什么被迫的,什么将命难为,什么听命行事,都是扯淡。
  汉奸军上上下下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没有沾着汉人平民的血的,劫掠起来比谁都凶,全杀了都不会有冤杀的。
  不过郑恩摇了摇头:
  “这些罪该万死的汉奸军不能杀。”
  “为何?!”
  曹友义急了,人站了起来,发出的声音连房顶都仿佛在颤抖。
  黄得功、高杰、郑鸿逵、郑成功都齐刷刷看了过来。
  “物尽其用。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过有些剧毒的树却不能让良善之人去种,但这种剧毒的树却只是幼苗时剧毒,长开之后比普通的大树更加果实累累。
  所以需要这些怀罪之人,将功补过了!”
  曹友义摇头,高杰晃脑。
  都是不懂。
  倒是海上讨生活的另外三位有些似懂非懂了。
  “复杂来说太长,简单来说就是我可以向曹大哥你保证,这些汉奸们会有过半在十年内被天收,还他们产生的价值,是绝对可以将功赎罪了。”
  郑恩这样保证,曹友义总算情绪好些了。
  按照他内心的想法,他最多因为出过力,而分到不超过五百的俘虏,现在乡勇不算,两万多的俘虏,有一半被天收,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自明军进城开始,大街上大大小小的队伍,全是明军将士,光朝鲜营就有十营,还有郑家军其它的营,加上另外五大帅参加攻城的人马,整个永平府城,二十万明军都是有了。
  小小永平府城根本塞不下,过半都是在城外驻扎。
  不过就算只有一半的明军在城中,且九成九是郑家军,但也有十万之众,塞满了永平府城的大街小巷。
  真正的大街小巷,清兵留下来的营房只够两万人住,如今又用来关押包括乡勇在内的四万多俘虏,郑家军根本没地方住。
  最后大冬天的,在冰天雪地里,有屋檐的住屋檐,没屋檐的直接安营扎寨都未有一个闯入民宅的。
  看着躺在屋檐下抱团取暖的郑家军,永平府城的百姓发现,他们真的跟以往所有的军人都不一样。
  “天底下还有攻下城池之后,不劫掠百姓的军人?
  要知道贼过如梳,兵过如蓖。
  要知道这是攻下敌方的死守的城池,放在顺军要被劫富不济贫,放在清虏要屠城警告天下人。
  怎么这支明军就……”
  这是一位逃到永平府城的士绅,透过门缝观察了郑家军一天后,发出的声音,一身儒袍,满是书生的儒雅,不过岁月已经爬上了他的脸庞。
  他身后的还不少,足足有十多个,其中一位长相差不多的兄弟俩的哥哥开口道:
  “樊先生,您说这明军,会不会是戚家军呀!听闻我们明军之中,就数戚家军军纪最严明,以对百姓秋毫不犯而著称。
  如今这宁愿挨冻都不愿征占民房,可不就是戚家军所为。
  不然是我们河北的卢督师的天雄军?”
  樊先生只是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