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对于未来的展望
作者:渤海郡公      更新:2022-03-04 02:15      字数:4415
  恰恰如后世的史学家所言,满清能够最后得到天下,除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战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外,满清能够得到天下确实充满了各种偶然性。
  满清在入关之后,士兵的战斗力其实一直是在下降的。
  但是满清的战斗力在削弱,而平静了多年的江南,则更加不靠谱。
  这一点,徐梁心里是很清楚的。
  当初,一些日寇便搅得江南动荡不安,那还是明王朝中后期,在经过了弘治和正德两任君主的治理下,帝国正在恢复国力的情况下。
  弘治皇帝,典型的仁君,国家休养生息,帝国的国力正在恢复。
  正德皇帝,跑到北边儿,打的小王子溃不成军,多少年不敢叩边。
  但是等到这两位君主辞世,国家就迅速不行了。因为帝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内耗上。
  嘉靖皇帝处理不好日寇的入侵,万历皇帝仗着张居正的变法,弄来的钱财,搞得也有些勉强。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到封建君主也解决不了的原因,那就是封建制度的崩溃。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和官僚结合,封建士大夫的崛起与皇权的冲突,国家税收与土地兼并问题的越发严重,这些问题一起出现,已经到达了无法解决的程度。
  徐梁相信,就算是太祖或者成祖复生,也不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而满清,这个落后的民族,却用一种让国家倒退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他们以极其稀少的人口,控制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几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
  并带着这个民族彻底走向衰落。
  徐梁相信,眼下的明王朝覆灭,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是一场浩劫和灾难,但是同时也是浴火重生的机遇。
  看着逐渐回过神来的徐梁,李岩说道:“这一仗虽然波折四起,但是却直接改变了我们与满清之间的攻守态势,只要李自成不亡,我们随时可以进攻满清。同时,我大明新建立起来的部队,已经有勇气和能力与满清野战。而不是依赖于陛下的老部队去拼命了。”李岩兴奋道。
  “此战要好好宣传,我建议传书监国,让全国的邸报都去宣传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让所有人都看到陛下改革的成果。我大明重新崛起了,以不可抵挡之势崛起了。”
  李岩越发的坚信自己的选择,自己没有跟错人。比起李自成,徐梁不知道优秀多少。
  这个国家不缺乏打仗的猛将,不缺乏计谋迭出的能臣。缺乏的是徐梁这样给大家点亮方向,指引道路的指明灯。
  徐梁得到皇位的方式虽然让很多人诟病。
  但是却没有人敢说,他坐上皇位,会比徐梁做的更好。
  徐梁沉吟了一番说道:“眼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满清的破坏下,这一次满清偏师南下,变得跟李自成一样,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人畜不留。他们是少数民族,不在乎我们汉民族的死活,但是我们不行。这些都是华夏子民,是我们国家的元气。身为上位者,我们不能不为百姓考虑。”
  对于争霸,徐梁并不反对。随着登基之后,徐梁经常跟一些读书人探讨问题,他得到了一个观点,中华的国力和文化在秦汉之所以如此灿烂,恰恰是因为春秋战国不断的战乱而催生出来的。
  徐梁也看的非常清楚,自己的各种改革之所以在有序不紊的进行着,也恰恰是因为外部矛盾的逼迫下,大家不得不做出妥协。
  徐梁相信,一旦外敌消失,他将迎来猛烈的反扑。
  所以徐梁并不是非常着急将满清灭掉,他要给后方一种错觉,那就是满清非常强,内部必须不断的变革,才能存活下去。
  “陛下,您的忧虑是正确的。”李岩沉吟了片刻说道:“参谋部其实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当下我们应该多占领土地,尽量的扩军,最好能做到太祖那般,然后我们依靠我们先进的生产力,多造出些新式火炮,这样我们就可以像一个刺猬一样,让满清无法下嘴。”
  徐梁又沉默了,这个建议,他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但是当前的大环境,这样做最终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生不如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徐梁长叹一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你们所说的做法,我认为不可取。我坚信精兵简政才是我们眼下要做的。占领一处,就要消化一处。秦得天下的速度够快,但是亡的也很快。我们现行的国策已经展现出他的优势,只要再坚持几年,我们就不仅仅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甚至我们足矣应对未来反对势力的反扑。”
  李岩知道徐梁的雄心壮志,也知道徐梁不会轻易放弃稳扎稳打的策略。只能退而求其次说道:。
  “陛下,即便如此,我军也该抢占险要关隘,确保日后进军便利。首当其冲便是山西。以我军之力,必然守不住山西全境,但是出井陉占据平定州,北控盂县,南锁乐平,其地多山隘险关,只要部署两门火炮,即便上万人来攻也未必能克。”
  盂县传说是春秋时晋国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之处,故而以藏山闻名。其地为群山环绕,中间低平,状如盂盆,故而得名。境内有白马山东西横亘,东北有白马关,东面有榆枣关。又有管头梁南北纵贯,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水源充沛,都是适合栽种之地。
  如果能在盂县关隘村屯县城布下足够的火炮,的确是不用惧怕太原方向过来的威胁。若是兵有余力,甚至可以出阳曲,支援或是攻打太原。
  至于锁住乐平,更是断了敌军从潞安北上的孔道,确保整个平定盆地在新军手中。
  “因为目今太原尚未陷落,先取平定、盂县可保真定入晋之路。”李岩继续道:“若是尚有余力,便该一并夺取潞安府,使得晋东南皆在我手。到时候西出可得太原,北上可达大同,南下能得河南。同时又都是易守难攻之地,一门火炮便可控住整条山路。”
  潞安府府治便是长治县,战国时为上党,乃是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后世常有人以为赵王贪婪,故而引来秦兵争夺,其实上党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其东部是太行山脉,与北直、河南二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与平阳交界;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与晋中隔绝;南面是丹朱岭和金泉山,与泽州毗邻。
  上党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有得上党者望中原之说,这才是秦赵要以举国之力为之进行决战的真正原因。
  战后,朱慈烺与一群宗亲站在二层小楼的窗口,看着对面廊檐下的新军精锐。
  作为徐梁的亲密战友,他是能分辨出军人肩章上的星徽所代表的含义,这让他更为好奇,为什么那些身居高位的将校会跪在陛下的书房门口。
  徐梁不是在尽量回避跪拜礼么?
  “曹公公,”朱慈烺叫道,“过去问一下,那些人犯了什么事。”
  曹化淳硬着头皮去了。诚如他所料的一样,这些军官对他不理不睬,一个个都紧抿嘴唇,丝毫没有大胜仗的喜悦。一直到抓住了个曾经宫里认识的宦官,曹化淳方才问了出来,原来这些将校跪在这里是来请罪的。
  问清楚了缘故的曹化淳连忙上了小楼,回禀道:“爷,这些将校都是来请罪的?”
  “请罪?不是打胜了么?还请什么罪?”朱慈烺大奇,又问道:“陛下呢?”
  “万岁爷在书房与总参谋部的大人们商议军事。”曹化淳道。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道:“这不是我皇家待忠勇功臣之道,你拿着我的条子去跟陛下说,既然打胜了仗,再大的过错也不是不能宽宥的……”
  他说着,就见那边书房的门开了,李岩为首的总参谋部的将校列队而出,见到廊檐下跪着的高燕等人,也是颇为意外。
  不一时,徐梁亲自出来,上前扶起高燕、徐敬业、阎应元、冯先奇等人。
  “报告不是交了么?你们这又是何苦来着?”徐梁笑道:“刚在里面与几位将军商议下一步的部署,屋里热得够呛。咱们就在这院子里吹吹风,凉快些。柳如是,去准备点果子和冰汤来。”
  “老李若是没事,也一并聊聊吧。”徐梁见李岩还没走,邀请道。
  “敢不从命。”李岩抱拳应道,他还是不习惯新军的军礼,虽然看着更气派些,但总有些异样。
  徐梁招呼众人在池塘边散落而坐。借着树荫和水汽,倒是真要凉快许多。他道:“报告我看了的确有很多问题,比如阎应元没有留主力看守后路要道,这是十分不应该的事。但是我也注意到三团的会议记录没有相关讨论,可见有些降将明显是心存侥幸,只想着尽早赶到藁城立功。这点上他们也有责任。当然,阎应元,你是主官。你得替他们背起来。”
  “是,卑职明白。”阎应元重重一垂头。
  “徐敬业,你现在知道欲速则不达了吧?”徐梁对于战场迷路这种事最为头痛,说是运气不好吧,也不能全归在运气。说是轻忽吧,人家也是很尽心地在赶路……最后只能泛泛道:“以后还是要定好章程,稳扎稳打,尤其探马要放得远一点,战场的准备功课一定要做足。”
  “末将知罪!末将敢立毒誓,再无下一遭。”徐敬业沉声道。
  徐梁又望向高燕和冯先奇。笑道:“你们两个打得不错,是被拉来凑数的?”
  “末将临阵应对有误。太过于行险了。”高燕道。
  “末将的骑兵还是操练不足,临阵时有几匹马惊乱了阵型。”冯先奇也道。
  徐梁笑道:“好了,我下个定论吧。阎应元和徐敬业的过错,其实是经验问题。高燕和冯先奇,你俩是因为时间不够。尤其是冯先奇将军这里,咱们的马原本就不好。这是避不过去的坎,能操练到这个程度,我已经是十分满意了。”
  冯先奇心中羞愧,暗道:第一排的马都是优中选优,临阵还是有十来匹出了异状。若不是敌军溃退,恐怕我这边的伤亡也不会低。
  在欧洲,能够冲锋的战马也是百里挑一。非但对马的体型有严格要求,更是对马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如果是未经训练的战马,看到前面有人拿着棍子,都会左右规避。这是其本性使然,否则野马早在被驯化之前就都撞树撞绝种了。
  只有经过了严格训练的战马,才能对着敌军阵型发动冲锋。故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改进过的骑兵密集阵冲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操练要求却是极高,而战术效果同样惊人。
  徐梁相信新军能够复制古二的骑兵战术,是新军的操典练兵法比现在的欧洲更严格更科学。而且瑞典也是一个贫马国,跟新军目前状况很接近。同时瑞典骑兵连护甲都没有,而新军骑营好歹还有能力给骑兵配备胸甲。
  这种密集阵也正是满蒙骑兵的克星。蒙古人是标准的轻骑兵,满洲人更是骑马步兵,同时他们又都缺乏纪律训练,其民族性和文明程度使得他们不可能复制这种冲锋战术。
  “只要假以时日,战马的训练上去了,骑兵营的战斗力还能更高。”徐梁宽慰冯先奇,旋即笑道:“这些天来,各部队补充得如何了?”
  “新兵已经下旗队了,战术操练上还在加强。”高燕这次补充了不少新兵,几乎所有老兵都升了士官或是军官。尽管他尽量从二营和三营调老兵去充实一营,但一营的战斗下降仍旧十分明显。
  “这回分来的战马倒是不错,”冯先奇也道,“非但能够弥补损失,还能有所加强。”
  “战士之中可有什么声音?”徐梁问道。
  “抓紧时间训练都来不及,哪有什么声音。”高燕苦笑道。
  “我这边倒是有些闲得慌,都在说什么时候调回沧州驻守的事。”徐敬业故意道:“陛下,我就怕那帮兔崽子太闲,但是要加大训练量,又找不到由头。您看是不是给二团改一下训练大纲?”
  高燕听出了徐敬业的意思,暗道:老娘要扩编成近卫师了,说不定你二团也是要并过来的。
  “训练大纲还是全军统一,否则不好定考核标准。”徐梁略略想了想,道:“从现在的态势上看,在多尔衮和李自成的决战结束之前,我军会有一个休整期。在这个期间里,加强训练,保证纪律是必须的,同时也要让战士们劳逸结合,有个宣泄口。营中平时有什么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