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建筑与都市》访谈
作者:
比拉夫大王 更新:2022-04-13 02:00 字数:4149
“外国飞来的?《a+u》?”林楼问道,跨国飞行采访可是一件成本比较高的工作,一般的杂志没那个实力,而有能力的那些杂志里,欧洲和美国的又太远了,想想也就日本的《建筑与都市》最后可能了。
“对,就是《a+u》,他们的记者千原凛人先生刚到北京就打电话过来问了,说要是您方便的话,他现在就可以过来采访!”曹凯很是羡慕,啥时候我也能到这种程度啊。
“好吧,人家大老远过来一趟也不容易,你帮忙回个电话,让他今天先好好休息,明天再过来采访吧!”林楼应了下来。
《建筑与都市》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依托日本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不断涌现出来的卓越建筑师,如今已经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几本建筑杂志之一,在这样的杂志上谈自己的建筑理念,对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有帮助。
为此,林楼也不介意抽出一些时间来和他们聊一聊,聊过之后,等文章刊登出来,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来找自己做项目,同时争取一些建筑类的奖项也要容易一些。
等到第二天中午,约定好的时间还没到呢,那位千原凛人先生就带着摄影师早早地过来等候了,一见面还连声道歉,“实在是太冒昧了,打扰了您宝贵的创作时间,我们也是想让全世界的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林先生您的建筑设计理念啊!”
千原凛人的汉语很熟练,倒也省得去找翻译了,估计这也是安排他过来采访的原因之一吧!同时千原凛人也感到很庆幸,原本除了本国的建筑师之外,采访外国的建筑师,往往都是那些精通英语、法语等欧美语言的记者的任务,这次好事儿却落到了他头上。
“千原先生太客气了!能接受《a+u》的采访可是每名建筑师的梦想啊!”日后这本杂志就曾经采访过西泽立卫等多位普利兹克奖得主。
“千原先生刚一降落就忙着工作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佩服啊!”林楼客气地说道,广场协定虽然已经签订有几年时间了,不过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些时间,日本现在尚未进入躺平的时代,经济泡沫的余晖依旧催动着这些上班族卖力的工作。
“我们昨天就在香山饭店休息,认真研究了您和贝先生的设计;今天一早又去了北京亚运会的主体育馆,以及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后库中学教学楼等项目参观;对您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拍摄了许多宝贵的照片!”
“等结束采访之后,我们还会去海东省、去林州市,去香江,参观您的其它作品,务必写出一篇重量级的文章来!”千原凛人说道。
还真是财大气粗啊,跑这么多地方,光差旅费就不是小数目吧?林楼羡慕不已,国内的建筑类期刊杂志可没有这种条件。
当然,《建筑与都市》也不是对每位建筑师都会如此重视,谁让林楼最近在建筑界引发的反响有点大呢?千原凛人已经想好了,要是这篇文章反响比较热烈的话,那就继续向上级申请资金,去欧洲、去非洲看看林楼剩下的作品,然后再写一篇文章出来。
“林先生,约定好的时间还没有到,实在是不好打扰您的工作,请您继续工作,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来拍摄下您的这件作品吧?如果方便的话!”千原凛人比较守时,同时也觉得这座四合院很是新奇,想多收集一些资料。
“没有问题!那就稍后再聊!”林楼让他们去了,并安排曹凯为他们做介绍,等到了约定好的时间,才把他们请到会客室里就坐。
在获得林楼的许可后,摄像师开始拍照,千原凛人一边拿出采访的工具,一边介绍道,“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您的照片将出现在下一期的封面上,所以要拍得好一些,才能展现出您魅力的万一啊!”
林楼按照摄像师的安排摆了几个姿势,等拍好了封面照片后,采访正式开始,千原凛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这套四合院的。
“据说这套房子是您的第一件作品?那时候您才刚刚读大学一年级,能在一年级就完成自己的处女作,这样的经历在建筑界可不多见啊!能和我们说说您创作这件作品的经过,还有您设计这件作品时候的想法么?”
“可能是我比较幸运吧,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完成了一本畅销书的创作,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林楼把这件作品的起源说了一遍。
“再决定设计这件作品之前,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建筑对北京城的影响!北京这座城市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都是中国的首都,拥有大量传统建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人口越来越多,现在已经突破了千万!”
“许多老建筑被拆掉,盖了新的现代建筑,这固然是老百姓对居住要求不断提高的表现,但也让北京失去了许多历史沉淀。”
“那么,该如何在满足老百姓不断提升的居住需求,和延续北京城市文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是我们这代中国建筑师必须要承担的任务了!”
“经过对老四合院住户的访谈,以及同几位老师的讨论后,这件作品就诞生了;和传统的四合院相比,这座建筑增加了层数,可以提供更多的居住面积,同时在外形上依旧保持了老式四合院的风貌……”
“做出了之后,许多老师都觉得不错,特别是吴委员,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并帮助我将试点的规模扩大,在老城区弄到了一整条胡同进行改造,那条胡同的改造也获得了成功,今后还有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
“的确,进来后我就觉得这套四合院住起来很舒服,和老式四合院相比,更加适合现代生活……第一件作品就能有如此成熟的完成度,林先生您的天赋的确让人佩服……”千原凛人夸奖了一番后提出了新的问题,“那么,您日后的建筑理念和这座建筑是不是有本质的联系!”
“是的,在设计这套房子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环境、历史、文脉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所以在后期的作品中,一直坚持这种理念!”林楼趁机引出了自己一直秉承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自然环境中设计,就要尽量保护环境,让建筑融入风景之中;若是历史遗迹旁的项目,最关键是文化态度要端正,要尊重宝贵的遗迹,谦卑而低调就不容易犯错。”
“而在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郁的地区做项目,我们就要认真地学习当地的文化背景知识;尝试用他们熟悉的文化语言来创作属于他们的建筑!”林楼将当初对李庆熙他们说过的话又对千原凛人说了一遍。
千原凛人面前放着录音机,他还觉得不够,赶紧将林楼说的这几个关键点记在了笔记本上,这些完全可以成为文章的重点。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建筑师尝试这样去做了!比如贵国的丹下健三先生,在设计代代木体育馆就融合了许多日本传统文化元素。”看着对方是日本的记者,林楼就举了一个他最容易理解的意思。
“听起来和新地域主义理念比较相似。”千原凛人谨慎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或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风格,作为一种富有当代性的创作倾向或流派,它其实是来源于传统的地方主义或乡土主义,是建筑中的一种方言或者说是民间风格。
但是新地域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或复旧,新地域主义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在功能上与构造上都遵循现代标准和需求,仅仅是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东西而已,这和林楼提出的观点确实很相似。
“我所坚持的本土主义设计中的本土两个字,并不仅仅指的是本地的建筑风格,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或许用‘land-basedrationalism’——‘立足本地的理性主义’来解释更贴切一些!”林楼点明了其中的区别。
“是本土设计,而不是本土建筑,这个理念强调的是设计的立场,而不是特指某类建筑是属于本土的!实际上从本土的立场出发,可以设计出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建筑!比如强调建筑与城市历史的关系,可以设计出文脉建筑;希望建筑融入自然风景之中,可以设计地景建筑…..本土设计应该是一种开放的体系,并不强调某种风格!”
然后林楼用自己的作品举例子,向千原凛人阐述自己设计这些建筑时候的想法,如何将这件作品同本地的文化相结合。
其中着重介绍了海东省博物馆的设计,因为这座建筑的成熟度更高,比其它作品更能体现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土楼是海东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用这样的造型来做海东省博物馆非常合适,但是完全使用古老的方法,却不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毕竟土木的性能和钢筋水泥完全不同,所以在经过详细的分析和验证之后,我选择了更现代的建筑材料,来实现这个造型,同时添加了许多新东西,让这座建筑既可以满足使用功能,又能展现出海东建筑的特色来,同时和周围的环境搭配也比较融洽!”
千原凛人能成为《建筑与都市》的记者,对建筑的理解自然不用说,所以他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就更为惊讶了。
一般来说,一位建筑师的设计风格要经过漫长的积累才会成熟,没想到林楼还不到三十岁,就能设计出如此成熟、如此能体现个人风格的作品来。
“林先生,虽然现在只是图纸,但是我明显能感觉到,这件作品比香山饭店、乌鲁迪圣鼓体育场、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更加成熟。”原本他以为香山饭店等项目给他带来的冲击已经够大了,谁知道还能看到刚让他惊讶的作品。
“请问,能拍照吗?”千原凛人连忙问道,这些图纸要是不带回去,肯定会被总编给骂死的吧?
“没有问题,直接复制一份给你们都可以!”林楼大方地让人把效果图复制了一份送给千原凛人,他也希望这件作品能给全世界的建筑师带来震撼。
“实在是太谢谢您了!”千原凛人和摄影师马上起身,毕恭毕敬地给林楼来了个九十度鞠躬,等坐下之后,他又开始纠结。
原本这次采访的重点是林楼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对香山饭店、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等已经建成的著名项目的评价,但现在他又拿出了一件更有价值的作品,这篇文章到底该怎么写啊?
重点写海东省博物馆的话,固然会带来更多震撼,但现在舆论关注的焦点却是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啊!
可要是忽略这部分,那又太遗憾了,这么精彩的作品,绝对应该早点传播出去才好!而且《建筑与都市》影响力虽然大,却也不是全球唯一的!如果其他期刊杂志找到林楼,率先把文章刊登出来,将海东省博物馆介绍给大家,那不是吃大亏了么?
明明是他赶在其他期刊杂志前面,找到林楼来做采访的,素材也都收集好了,最后却被别人抢先,这绝对会郁闷到死啊。
或许可以把一篇文章拆成两篇,第一篇还是按照最初的想法来写,然后下一期再用一整篇文章来介绍海东省图书馆项目。
只是《建筑与都市》的版面非常珍贵,每个月都有许多新建筑师、新作品要介绍给大家,接连两期都用大篇幅来介绍同一位建筑师,总编那里能通过么?
哎,这些头疼的事情还是让总编去纠结吧!我先做好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