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4-05-02 21:27      字数:1837
  有了这些财产,尤其是坞中所藏的六千多石粮食,朝廷缺粮的危机算是暂时过去了。
  ——
  范先投降,士孙瑞被罢免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安邑。
  一时间,安邑大户心情复杂,不一而足。
  一方面,范先、卫固仅以身免,家产尽数充公,损失之惨重,足以让他们警醒,不敢再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范先、卫固还能活着,又让他们感觉到了朝廷犹存一丝善意,并没有赶尽杀绝。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明智的选择了称臣。
  哪怕是心有不甘,此刻也只能暂时蛰伏,以免步卫固、范先后尘。
  他们未必有那么好的运气,能找到愿意为他们说情的公卿大臣。
  原本心存观望的大族争先恐后的表态,支持朝廷,愿意出钱出粮。那些涉嫌贪墨的郡县属吏也纷纷退还赃物,并主动补偿。
  官道上出现了络绎不绝的车队,将一车车粮食、物资运往安邑。
  河东太守荀彧有条不紊,安排人接收贡献。
  士孙瑞本人回到安邑城的时候,安邑已经换了一副模样,处处洋溢着新年将至的热闹气氛,看不出半点肃杀。
  刘协第一时间接见了士孙瑞。
  ——
  几日不见,刘协、士孙瑞彼此都有了新的认识。
  “宠辱不惊,君无愧大臣之谓。”刘协开门见山,就给了士孙瑞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董承、徐晃回来之后,向他转述了士孙瑞的表现,他就大致猜到了士孙瑞的想法,也肯定了自己最初的分析。
  士孙瑞抗诏不是为了他自己,他只是觉得这个结果最合理,最有利。
  既给了河东人足够的警告,又不至于激起民变,导致战事无限期的僵持。
  付出代价的人当然有,一是他本人,二是一心想恢复太尉掌兵的公卿大臣,比如杨彪。
  你可以说他自以为是,却不能怀疑他的人品、道德。
  虽然这让刘协很头疼。
  “陛下言重了,臣愧不敢当。”士孙瑞拱手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刘协伸手将士孙瑞扶了起来。
  “卫、范部曲中,有多少可用之人?”
  “五百余人。”士孙瑞随即又说道:“臣以为,与其收编这些人,不如从应募的百姓中挑选。既能收取民心,又能得其死力。唯一缺憾之处,就是耗时久一些,春耕之前无法完成。”
  刘协打量着士孙瑞,莞尔一笑。
  “看来你也听说朕要征讨匈奴的事了。”
  “是的,臣反对。”士孙瑞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笑容,眼神严肃,甚至有些凝重。“卫霍皆臣,陛下为君,岂可同日而语。万一有所不测,奈天下何?”
  刘协早有准备,含笑不语。
  士孙瑞如果是那么肯妥协的人,他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了。
  他尊重士孙瑞的人品,但不代表他就一定会接受士孙瑞的意见。
  事事求稳,他哪里有逆袭的机会。
  这一代人老了,就让他们带着尊严老去吧。
  “匈奴人不过疥癣之疾,不足挂齿。能战则战,不能战,朕也不会勉强。”刘协抬起手,轻轻按了按,示意士孙瑞稍安勿躁。“朕担心的是袁绍,君可有应对之策?”
  士孙瑞思索片刻。“上党、河内皆有安排,陛下所虑,唯有太原。依臣愚见,陛下不妨巡狩太原,再选任大臣出镇幽州,牵制袁绍,使其不能西顾,至少能争取一两年时间。”
  “谁能出镇幽州?”
  “故大司马虞之子,侍中刘和。”
  刘协愣了片刻。“刘和还活着吗?”
  他对刘和有一些印象,但那是初平元年前的事了。这几年一直没收到刘和的消息,他还以为刘和已经死了。
  “刘和在袁绍麾下为将。”
  刘协看向士孙瑞的眼神有些异样。
  刘和在袁绍麾下,你推荐他出镇幽州,岂不是将幽州送给袁绍?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子门生
  士孙瑞不慌不忙,解释道:“陛下,袁绍的心腹大患是擅长骑兵作战的公孙瓒。他能将公孙瓒压制在易县,就是有刘和、麹义为将。刘和承其父遗泽,得幽州士民欢心。麹义通晓步骑战法,最能克制公孙瓒。二人联手,公孙瓒战则无功,守则无粮,这才不得不困守易县一隅之地。”
  刘协点点头,示意士孙瑞接着说。
  “公孙瓒之所以能支持到现在,原因之一就是袁绍无法相信刘和,担心刘和继其父之志,心向朝廷,与他为敌。若陛下能以幽州付刘和,袁绍必疑,不敢再用刘和。刘和欲报父仇,必然与袁绍反目。”
  “那刘和与公孙瓒能共居一地吗?”
  “不能,所以陛下可责公孙瓒以擅杀大臣之罪,贬其官爵,征为使匈奴中郎将,讨匈奴叛乱。公孙瓒倒行逆施,众叛亲离,若能离开幽州,必然从命。”
  刘协觉得有理,至少值得考虑。
  虽然他清楚士孙瑞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他亲自讨伐匈奴。
  “此事容朕三思。”刘协说道:“先说说扩充北军的事吧。”
  士孙瑞施礼道:“唯陛下所命。”
  “关东混战,朝廷所有不过并凉,户口有限,唯独不缺骑兵。朕思量着,是不是恢复孝武旧制,增五校为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