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4-05-02 21:51      字数:1926
  她知道蔡琰天资聪颖,家学渊源,但是比张衡还高明,这就有点吓人了。
  她随即想到蔡琰刚才的提醒,意识到这个割圆术很可能是天子的成绩,而不仅仅是蔡琰的。只是天子不愿意抛头露面,这才由蔡琰出面。
  由此可见,天子对蔡琰的信任无可替代。
  当然,蔡琰本人也无可替代。
  天子身边的女子虽多,像蔡琰这么聪明,能够在学术上助天子一臂之力的却没几个,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蔡琰更合适的。
  蔡琰与徐岳讨论了一番,先说明了割圆术的思路,然后才开始解说透射与反射的相关分析。
  徐岳对割圆术最感兴趣,问了又问,对透射、反射倒不是太在意,稍微一听就过了,拿着文稿,兴冲冲地走了。
  唐夫人沉默了片刻,轻声叹息。“天子果然是心怀大志,公而忘私,凡事必有利于国。”
  蔡琰一听就明白了唐夫人的言外之意,摇头说道:“夫人言重了。这是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况且男女相悦,不是为才,便是为色。色易衰而才不竭,为才总比为色好一些。就算没有这些,能有用武之地也是好的。”
  唐夫人笑了。“妹妹你满意最好。”
  “多谢夫人。正是知道夫人关爱,我才冒昧告知。”蔡琰顿了顿,又道:“天子多遭劫难,又身负家国之重,行事难免有所顾忌。希望他和普通少年一样喜怒形于色,未免强人所难。要想不错过机会,我只好抛下女子的矜持,主动一些。”
  “妹妹好勇气,我甚是钦佩。”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人嘛,总要为自己搏一回。”
  唐夫人刚想打趣蔡琰两句,抬头一看,却见蔡琰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不禁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禁啐了一口,甩了一下手绢,欲言又止。
  ——
  尚方工坊。
  周群卷着袖子,叉着腰,站在热气腾腾的炉旁。
  一团烧得泛红的琉璃料被小心翼翼的倒入模具中,缓缓流平。所以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看着慢慢冷却的琉璃料。
  他们改进了配方,去除了其中的一些成分,又改进了锅炉,提高了温度,让琉璃料更容易流平。能不能制造出更透明、更均匀的透镜,就看这一次了。
  看着玻璃料的红光慢慢变暗,玻璃慢慢展露出如水般的清流,周群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挑起。一旁的尚方员吏们也兴奋起来,看这样子,这次十有八九能成。
  在耗费近百金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一个年轻的员吏靠了过来。“周君,看过蔡令史最新的文章么?”
  “兰台的蔡令史?没兴趣。”周群不屑一顾。“等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倒是可以请她作篇大赋,要比韩大将军的那篇大捷图还要出色才行。”
  “不是诗赋。”员吏笑道:“是一篇与琉璃镜有关的文章。”
  周群转头看着员吏。“她还懂这些?”
  “蔡令史是天子文胆,读过的西域典籍比任何人都多。我们现在参考的这些西域文章大半都是她转译的。”员吏一边说,一边取过一份邸报来,递给周群。
  周群看了一遍,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妙啊,我真是蠢,怎么没想到这一点?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日。”
  “浪费?”一旁的员吏们互相看了一眼,觉得周群这话太不吉利了。
  好容易看到成功的希望,你却说浪费时日?
  周群也不理他们,转身就走。“这事交给你们了,我要去研究更好的千里眼,不陪你们玩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军民结合
  “怎么回事?”刘协眯着眼睛,举起一块晶莹透明的镜片,对着远处看了又看,心中欢喜不禁。
  能够满足军用的镜片这么快就研发出来,的确出乎他的意料。
  本来是件好事,太史令却和尚方令发生了冲突,甚至在御前争执不下。
  太史令觉得,透明琉璃的研制成功有周群的功劳,不能因为周群主动放弃就不算。周群只是太史署的一个待诏,不能代表太史署,更不能代表太常寺。
  所以,该给太常寺的功劳还得给。
  尚方令则认为,周群虽然在研究镜片的过程中出了力,但他既没有善始,又没有善终,在配方的改进和高炉的改造上都没有提出有份量的建议,就算有功也是微功,没到分功的地步,最多到时候请他参加庆功宴。
  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周群在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撂了挑子。
  因为他们都清楚,为了研制能够满足要求的镜片,天子不惜成本,成功之后的赏赐必然也重。对辛苦了几个月的员吏来说,这是一笔不能放弃的酬劳。
  所以,他们谁也不愿轻易让步。
  “周群干什么去了?”刘协放下镜片,淡淡的问道。
  太史令抢先回答。“回陛下,周群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望远镜,可以消除色差。”
  刘协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周群想要观星,放大倍数小的透镜是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的,而色差问题更是透镜放大倍数的拦路虎之一。这个问题不是调整配方就能解决的,只能另辟蹊径。
  难道他是想用反射镜?
  据尚方令说,周群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劳是因为看到了蔡琰的文章,而蔡琰的文章正好谈到了反射的问题。虽然没提到曲面反射,但周群对这个问题关注已久,想到曲面可以放大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