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作者:知柳      更新:2024-06-09 17:12      字数:1971
  句洵内心“哼”一声,然后乖乖去一旁吃鸡蛋,还别说味道挺不错的,跟他之前吃的煮蛋不太一样。句洵觉得程卓用他家的土鸡蛋是一个原因,或许还另外加了什么秘方吧。
  《暗夜潜行》剧组临近杀青,最近还有几场重头戏,留下的人各个都紧绷着,特别是池墨川越发严格慎重,句洵都吃不少ng。
  程卓到来的刚好打破了这样的僵局,适当的放松转换心情后,可以有新的思考。
  剧组的人对程卓很好奇,见到这么个外形条件不错,又跟池墨川关系好的人,却没在娱乐圈见过,不知道是什么人。有人认出了程卓,说: “程卓不是就是微博上那个小卓子嘛,他拍过中华手机的gg,还出演过蒋丽佳的mv。”
  “不认识,他是没在娱乐圈发展了吧,这么好的外在条件,而且他还和池导关系好,真是可惜了。”
  “咱们池导又不讲人情,而且人程卓是花王还是什么吧,反正就是园艺圈里的新秀,他们那个盆栽一盆的拍卖价,不比一般明星的片酬低。”
  句洵听了一会儿墙角,有点小忧伤,正是因为程卓优秀又俊俏,所以他才会有危机感,虽然人家一看就是下面那个。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放松,趁着还年轻有人气,多赚点老婆本吧。
  晚上句洵去池墨川房里温存片刻,对方有些诧异地说: “我还以为你会问我小卓子的事呢。”
  “问什么?”
  “问我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你小卓子要过来啊。”
  “他不就是探个班嘛,没什么好说的,而且你跟他是好朋友,没必要什么事都跟我说。”句洵说道,他在心里偷偷补了一句,当然什么都说最好。
  “嗯,有觉悟。”池墨川捧着句洵的脸亲了下,然后拍了拍他的肩, “好了,回你房间去吧。”
  句洵顿时就幽怨了,把池墨川按在床上又亲了几口,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他们的关系才能公开?这样偷偷的虽然有点刺激,但真的很不方便。
  回了自己的房间,句洵躺在床上,算了下也没几天就能杀青了,到时回家就能在一起休息一段时间,这样一想也还挺不错的。
  闭上眼睛入睡,没多久感觉到身下床垫的不同,句洵睁开了眼,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在酒店,他这是又来了第三空间。
  句洵对封麟说道: “下次能不能先提个醒啊?我也好做个准备,我刚要睡呢。”
  封麟看了他一眼: “没有下次了。”
  好吧,这次是他第五次任务,之后应该不会再有任务了,确实没有下次了。句洵叹了口气,突然问道: “那我这样无故离开,不是会影响到现实世界?”
  封麟: “最多就一天的时间,你要是提前完成任务,可能等你回去,天都还没亮。”
  “那我早去早回吧。”句洵道, “这次是什么任务?”
  ————————
  第43章
  封麟示意魏淮将打印好的资料递给句洵,言简意赅: “你的任务是救下包友光。”
  句洵拿过数据还没看,听到这个名字就是一愣,然后找到包友光的个人信息,果然就是他所知道的那个人。
  包友光的事迹曾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只要稍微关注时事新闻,都知道这么个人。他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罪犯。
  三年前的某个夜晚,包友光所在的居民楼突发大火,时值深夜,大家都在睡梦之中。最先察觉到火势的包友光,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呼救之后就冲进火海救人。等到救援到达时,包友光半边脸已经烧伤,双臂也受不同程度的伤,而其他居民皆无伤亡。
  此事报道出来后,包友光被授予荣誉称号,得到政府的嘉奖。但他因为右手臂重伤不能再提重物,脸部也十分可怖,原先的工作没法做,只好回家经营个小店子。他原先的女友文碧并不嫌弃他,之后两人就结为夫妻。
  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最初的生活还是十分美好的。只是后来,时不时有人来向包友光问他的英雄事迹,还有一些人闲言碎语,以及经济条件带来的压力,种种原因让包友光的性情大变,他在与妻子文碧争吵推搡的过程中,造成了妻子的死亡。
  这本是件过失杀人案,但是包友光当时太过心惊害怕,他选择了将妻子的尸体隐藏起来,直到一个月后,他经不住内心的煎熬,选择了自首。
  救人英雄竟成杀人犯,这个话题成了当时媒体报道的热点,网友纷纷议论,各执一词。句洵当时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这个新闻,也是觉得十分唏嘘。
  翻看了最后一张资料,句洵发现要杀包友光的,是文碧的父亲文青松。女儿被杀,重生后的父亲自然想要挽救,只是手段过于激烈。
  句洵脑袋快速地运转,将看到的信息记下,突然问道: “如果救下了包友光,文碧是不是也是会死?”
  封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 “因为包友光的死亡,之后发生的火灾察觉不及时,造成了死伤十多人的情况,这是本不该出现的。”
  所以这么看来,包友光和文碧的死反而不是重点,但是人命关天的事,真要以人数去计较得失吗?句洵回到过去是救人,但文碧会因他的这一行为而死,这是她的父亲为她博来的一条命。他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话题,救一个人还是一百个人。
  句洵十分地懊恼,他坐在那儿揪紧了头发,他不想迈出下一步。突然,他脑洞灵光一闪,对着魏淮说道: “给我看三年前的大事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