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4-09-10 16:13      字数:4116
  很不错,等这次东巡归来他就可以如愿把禁宫大门刷成黄的了!
  第302章
  正是暑天, 天气炎热得很,刘彻没准备马上出发,还领着人去上林苑避暑。
  霍善也奉命带着一熊一虎过去玩耍,抵达上林苑当天, 随驾众人都看到了……他口中的两只一岁大的幼兽!
  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只有卫青他们还记得挡在刘彻前头。
  刘彻此前只听刘据说霍善养了两个“小家伙”, 现在骤然看到这么两个看起来体型远称不上小的玩意, 只觉霍去病真是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了, 连这么大两只猛兽都敢让他带着到处遛弯。
  这小子没被弹劾肯定是那群御史太怂,不敢找冠军侯家娃的麻烦。
  见霍善一副“我们家两只崽老乖了”“你要不要来摸摸我家崽”的热情模样, 刘彻脑仁有点疼。
  他是个很喜欢享受人生的人, 所以对徒手缚虎之类的逞英雄做法不太感兴趣, 自己活得好好的, 做什么要去作死?
  刘彻难得地绷起脸教育道:“你好好把它们管束好,要是它们伤了人朕可不会因为你年纪小就饶过你, 你这两只宝贝也是不能留的。”
  霍善赶忙问道:“要是伤的是坏人呢?”
  他和刘彻说起霍小王的英勇事迹,霍小王还曾抓住过偷鸡的黄鼠狼!要是来偷偷摸摸的家伙是人的话, 霍小王肯定也能抓的。
  刘彻问道:“别人来偷个鸡就要把他咬死吗?”
  霍善被问住了, 以前他看出了小偷那都是群起而攻之的,被人抓住的话打个半死都没人觉得冤枉。不过要是送到官府判决的话,那肯定罪不至死,断没有偷只鸡就要人命的道理。
  许多人尚且没法判断犯错的人该不该死呢, 何况是霍小圆和霍小王。
  霍善马上把伸手抱住霍小圆和霍小王, 对它们叮嘱道:“遇到坏人也不能把他们咬死, 我们要把他抓去见官知道吗!”
  刘彻听了不由暗自发笑,觉得小孩子果然是小孩子, 你教个一岁小孩他们说不准都听不懂你在说啥,何况是两只根本听不懂人话的野兽?
  可在霍善殷殷叮嘱完以后,一熊一虎居然齐齐点头。
  应该说是那只熊先点头,那只虎看到它点头以后也跟着点头,可见霍小王从小到大都是学熊精无疑。
  不管它们点头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看到这般情景的人都被震住了。
  早就听说朝阳侯颇有些生而知之的“小圣人”资质,如今见他连两只猛兽都能轻易沟通,众人顿时更觉传闻果真不假。谁能跟猛兽这么交流啊!
  即使霍小圆和霍小王目前看起来不会伤人,卫青还是让霍善把它们带去别处玩耍,不要让它们接近刘彻和刘据。
  刘据没想到自己回到长安就痛失撸熊权和撸虎权,不过往日霍小圆它们除非玩得高兴了,否则也都不让霍善以及其他饲养员(如李长生和易知)以外的近身,摸头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所以刘据倒也没有太难过。
  霍善也没意见,他本来就爱带着霍小圆它们到处玩耍,不用在御前待着正合他意。
  他还把霍小王带去看它同族。
  关在虎圈里的那种。
  霍小王隔着虎圈与里头的大老虎对吼了几句,也不知讲了些什么,里头的大老虎很快垂下头趴到地上不动了,霍小王看起来也有点蔫了吧唧的。
  霍善不是很懂它们聊了啥,只能伸手薅了把霍小王的脑袋,对它说道:“只要我们乖乖的不害人,就不会被关起来了!”
  他见霍小王抬起头来看他,又领着它们去看关押囚犯的地方。上林苑这边也有不少苦活要干,所以不少囚徒也被安排过来服苦役。不到役满不放回家!
  看看,人不仅会把凶猛的野兽关起来,还会把凶猛的坏人也关起来,给他们戴上镣铐或者木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用艰苦的劳役改造他们的精神和肉/体,想方设法将他们磨砺成有益于大汉有益于邻里的好人!
  霍小王看得瞳孔地震。
  原来人狠起来连自己的同类都不放过!
  唉,还是它们虎虎好,听说它们虎虎长大后占着个山头就可以敞开了吃肉,有别的虎来挑衅就直接干架。干赢的留下,干输的去找别的好山头,根本不关心别的虎是好虎还是坏虎。
  看那边,还有人用鞭子抽打干活慢的囚犯呢!
  霍善没有多留。
  他小时候也觉得没了自由还要挨打的囚犯挺可怜的,后来想想他们大多是害了别人才要入狱改造,便不再对他们心生同情。
  他要做的只是尽量减少冤狱的发生,确保每个需要接受劳动改造的人都是罪有应得的就好。
  要是他看到这些人卖卖可怜就同情他们,那谁去同情那些受害的人?
  霍善精神抖擞地在外头溜了一天的熊和虎,下午已经直接放它们自由活动,自己给那些在上林苑服徭役的民丁给看看病治治伤。
  一开始众人还挺怕霍善的,因为他们见过霍善这个年纪的公子王孙,那些人每次从他们身边经过时都要派扈从呵斥一番,叫他们自觉地离远点,省得惊扰了贵人。
  再一看霍善还带着两只猛兽过来,他们就更加心惊肉跳了。
  还是等霍善把一熊一虎放去林间玩耍,自己走过去给一个摔伤的人正骨,众人才敢稍微靠近过去看这么个小少年怎么给人治伤。
  正骨这事挺费力气,且还得会用巧劲,要求动手的人对人体构造十分了解。
  这几个条件霍善恰好全都满足。
  这种普通的摔伤他在医馆里练习了不知多少回了,咔嚓一下就能帮人把骨头正回去。
  那人试着活动了一下本来一动就钻心疼的脚,发现立刻就不疼了!
  众人见了都惊叹不已,只觉眼前的小少年当真是妙手回春。
  霍善叮嘱道:“这几天还是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再伤到筋骨,要不然可没那么容易好了。”
  开了这个头,后面霍善就全在给人看病了,新伤旧伤、新病旧病,他都给瞧上两眼。
  只是这边没有充足的备药,霍善在长安这边又不能凭空给他们变出来,只得先把能立竿见影的患者给治好,剩下需要吃药的则让他们拿着药方去抓药。
  服役民丁的活动相对还是比较自由的,不至于连去抓个药的空挡都没有。
  只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靠谱的药铺还是太少了,很多时候拿着药方都抓不到药。
  霍善决定去问问他皇帝姨公能不能在各地都设个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是宋代设置的官方药店了,里面有太医们精心整理的各种方剂,各地都会设置惠民药局以供天下军民提供成熟的经方验方以及恰当的用药建议。
  这地方出售的方剂在后世被整理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度出现了以这些方剂来治病的“局方派”。
  宋代的医药市场是官营和民营并存的,各州都有惠民药局杵在那里,寻常药铺便也不敢太乱来。你要是黑心过头了,人家全都直接去惠民药局买药,哪还有人愿意去你家?
  也算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霍善在江夏郡境内已经办过惠民药局了,这些年江夏郡培养出来的那些医学生就是安排到这些岗位去的。
  现在岗位逐渐有了饱和的势头,霍善觉得可以把惠民药局推广到全国各地,这样岂不是又有大量岗位能满足持证医师的就业需求!
  霍善说干就干,将霍小圆它们喊回来安顿好,自己去落脚处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清清爽爽地溜达去找刘彻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彻见霍善过来了,打趣道:“你这是在外头玩儿够了,回来朕这里找饭吃吗?”
  霍善麻溜承认:“对啊。”
  刘彻便让他坐下,问他一整个白天都跑哪儿玩耍去了。
  霍善便趁机与刘彻说起办惠民药局的事,医药问题关乎国民健康,还是得有个官方导向才行。要不然什么骗子都出来骗人了!
  自古以来,救命钱都是最好骗的。
  人病了或者老了,整个人都处于最脆弱的时期,那些个骗子就利用了这种心理想方设法从对方口袋里掏钱。
  这些家伙骗人家钱还不给治好病,真是太可恶了!
  刘彻听着霍善义愤填膺的话,总感觉有点不对味。
  怎么越听越觉得傻子竟是我自己?
  刘彻道:“既然你在江夏郡都已经办过了,那我给你当个太医令,由你负责把这件事落实下去如何?”
  霍善一点都不知谦让是什么,闻言马上说道:“好好好,我能给长安的医官也考个试吗?我们江夏郡的医师可都是持证行医的!”
  刘彻笑道:“你当了太医令的话,这些事自然是你说了算。”
  霍善马上表示刘彻快让自己走马上任。
  刘彻乐呵呵地让人去把枚皋喊来,要快还不简单,枚皋三两下就帮你把任命诏书给写了!
  听了全程的卫青和霍去病:“……”
  小孩子不靠谱也就罢了,怎么你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皇帝也整天瞎胡闹!
  第303章
  有刘彻这么个做事说一不二的高度集权皇帝在, 霍善又得了一个新的医官印,只觉自己都快揣不下那么多了。
  好在这些印玺平时可以寄存在医馆仓库里,他要用时只需要调出相应时代的医官印放到自己腰间的小囊袋里就行了,不至于出现拿错印玺的乌龙。
  当天晚上霍善就喜滋滋地琢磨着给长安的准考生们出点什么题目好, 等他入睡以后又在“梦中”忙忙碌碌地清理绿雾。天亮以后, 霍善开了轮宝箱,又开出了张新的邀请卡。
  正巧最近没邀请啥患者过来, 霍善便把这张邀请卡用来随机邀人了。
  就是喜欢这种未知的感觉!
  霍善等了一会, 手上很快出现了新患者的档案。
  这人叫李昂?
  又是个姓李的。
  霍善认真往下瞅了瞅, 还是个皇帝来着,而且是李世民的后代, 大唐的第十五位皇帝。他麻溜把李世民喊过来瞧瞧, 看看他这隔代大孙子到底把大唐治理得怎么样。
  正准备去上朝的李世民:?
  不知道为什么, 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 李世民很快看到大唐传到第十五代的时候到底发生了啥了。
  到李昂这个时期,内有宦官专权, 外有藩镇割据,天下民不聊生, 朝臣还忙着搞内斗, 简而言之,那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坏事全叫李昂给摊上了。
  李昂他爹是宦官拥立的,才三十岁就因为中风加嗑药一命呜呼了;李昂他哥也是被宦官拥立的, 没两年又被宦官给加害了。
  现在轮到李昂, 他也是个被权宦拥立的倒霉蛋, 登基时才十七岁,手头能用的人那是一点都没有。
  他在位短短十四年, 前九年都在谋划着除去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以雪父兄之耻,后五年则是……被软禁起来当傀儡皇帝,自己的太子被宦官换来换去都没法反对,三十出头就抑郁而终了。
  没错,他就是有名的甘露之变的亲历者!
  也是他在位期间还提拔过两个著名人物:牛僧孺和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