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89节
作者:
我是蓬蒿人 更新:2024-10-17 18:43 字数:3551
“最终给刘氏定罪的,也不是京兆府,而是三司!
“在此之前,京兆府对刘氏恶行一无所知!
“数月前,一直是京兆府的衙役巡查码头,他们的人是什么嘴脸,对待大伙儿如何,不需要我说,但这几个月来,都尉府巡查码头秩序,却从未向普通脚夫要过一个铜板,也没有殴打过一个良善之人!”
言及此处,赵宁目光变得真诚,声音愈发有力,“赵氏在码头有仓库,有诸多货物装卸运输,你们中也有人为赵氏做过工。赵氏平时待人如何,大伙儿难道没有亲身体会过?
“今日这件命案,疑点重重,有人说亲眼目睹了事情经过,那就跟我们一同去京兆府,在公堂上说清楚!
“诸位若是信得过我赵宁,信得过都尉府,那就去看看这件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番话说完,人群安静得落针可闻。
普通百姓是不可欺的,谁给他们的工钱多伙食好,谁平时对他们呼来喝去、动辄打骂,谁从不干涉他们正常做生意卖苦力,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哪能分辨不出来?
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感受认知,绝非一两件还没完全弄清的事能够轻易改变。
“我相信赵氏!赵氏族人从不打骂脚夫苦力,又怎么会无缘无故杀人?”
“我相信赵公子,相信都尉府,是他们铲除了苍鹰帮、白衣会,还救出了我家亲戚的女儿……”
“京兆府的衙役不把我们当人看,对拾荒的老人都拳打脚踢,都尉府的人从来不打人……我相信都尉府!”
“我们愿意去都尉府,看看审案过程。”
人群又热闹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部分都是认可赵氏与都尉府的。
庞凖听得一颗心渐渐下沉,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第一二二章 风暴降临(3)
庞凖听得一颗心渐渐下沉,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发生在码头,涉及修行者的命案,京兆府跟都尉府都有权处理。
如何把这件案子抓在京兆府手里,让后续谋算赵氏的案子也顺理成章进入京兆府,他们有过详细安排与计划。
硬碰硬是不行的,双方扯皮爆发争执,最后只会惊动上层。到时候赵玄极跟徐明朗各执一词,在皇帝面前也会一直掰扯。
如果赵玄极态度强硬,照目前的文武形势看,徐明朗也无法以势压人,一言而决。
虽说争论持续下去,徐明朗有可能会赢,但只要双方扯皮几天,发现不对头的赵氏就会有时间做出应对和布置。
既然靠上层争斗无法完美解决问题,那就只能从下层着手。用民情民意左右案件归属,无疑最为迅捷,也最是妥当。
只要百姓群情汹涌,不信任都尉府,京兆府就能理所当然的“顺应民心”,把案子接过去。
就像当初刘氏案爆发时,京兆尹庞升面对百姓群体意志,也无法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着违逆一样。
无论怎么说,“父母官”“为民做主”都是台面上的旗帜。
所以庞升、庞凖等人早早就做了安排。
他们不仅把今日厮杀的战场,从货船引到了码头上,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在一边打斗的时候,一边大声呼喊、控诉赵氏欺人杀人,在围观者心中建立这场命案的基调。
还安排了人手,在官差到来后,出声引导众人的思想认识与情感立场。
一切都跟顺利。
特别是赵宁亲自带人到场之后,庞凖更是偷偷乐开了花,他以为只要他说出赵宁的身份,人群就会再也不信任都尉府。
可没想到,赵宁不过是看似慷慨激昂的说了一番话,竟然就扭转了人群意愿!
这让他们两个月的布置,显得都好像毫无作用。
为何会如此?
庞凖眉头紧皱。
苍鹰帮、白衣会的覆灭,关这群码头蝼蚁什么事,难不成每家都有亲戚的女儿被解救?
刘氏没了,跟这群人又有多大关系?京兆府的衙役,凭什么就不如都尉府府兵?
都尉府才挺直腰杆几天?京兆府多年来的付出与恩德,难道就被这群狼心狗肺的草民这么遗忘了?
岂有此理!
庞凖这个锦衣玉食,生活在富贵云端的世家公子,弄不明白这些底层百姓的心是怎么长的,更想不通眼前的场景。
他不甘心,遂立即上前几步,站到了赵宁侧前,不无愤怒的向人群大声道:“赵氏的人敢在码头当众杀人,赵宁就敢在都尉府刑讯逼供!
“他哪有不帮自家人的道理?船行的人进了都尉府,就是进入龙潭虎穴,必然尸骨无存!你们相信他,跟相信杀人者有什么区别?!”
这话被他说得字字千钧,镇住了很多人。
眼见不少人又变得迟疑,庞凖心中一喜,生出一股“孺子可教”的欣慰之情,觉得之前不该暗骂这些市井之辈都是愚民。
于是庞凖心情不错的接着道:“你们应该相信的是京兆府!
“京兆府的官吏衙役,百十年来管辖这里,不避风雨维护秩序、缉拿凶徒,辛辛苦苦惩恶扬善,查办不法,为你们的安居乐业付出了不知多少血汗。
“可我们从未向你们索取什么,从未让你们报答,难道你们还不能信任我们?
“本官以京兆府的信誉做保,这件案子,京兆府一定会秉公处理,让大家都满意!”
说完这些,庞凖脸上的愤怒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和煦微笑,双目饱含期待的看着人群,等待让自己满意的反应出现。
比嘴皮子,门第俊彦还会怕了、输给将门子弟?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身为官员,多少会觉得自己的差事是为国为民做贡献,就更容易自我感觉良好。
庞凖对官府在民间的威信当然也有信心。
如今是太平盛世,又非什么皇朝末世,他相信官府是受万民拥戴的,京兆府在百姓心中是有地位的。
然而人群的反应,却让庞凖面上的笑容,逐渐变得僵硬,变得很难维持。
本来已经开始疑虑,有被他说服倾向的百姓,在听完他关于京兆府的那番言论后,竟然都沉默不语,而且面色都显得很怪异。
以至于混在人群里的那些汉子,振臂高呼,带头大喊相信京兆府的行为,在得不到半点儿回应的情况下,怎么看怎么滑稽。
百姓们回忆起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很快,他们有了主意。
“我还是相信赵公子,相信都尉府。”
“对,我宁愿相信都尉府,也不相信京兆府!”
“我们去都尉府,看看这案子到底怎么审。”
“如果都尉府刑讯逼供,我们绝不答应!”
“赵公子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大刑逼供吧?”
“去看看就知道了!”
听着人群中大多数人都说出这样的话,庞凖只觉得一口气闷在胸中提不起来,旋即脸憋得通红,有当场喷这些愚民满脸唾沫的冲动。
都听不懂人话吗?本官说的是赵宁会包庇族人,说得是京兆府为百姓付出良多!
为何又是这样的结果?本官没摸黑京兆府,没有赞美都尉府!这些小民都没长脑子吗?
赵宁瞥了庞凖一眼,淡淡道:“庞大人,本官要带命案相关人等回都尉府审案。你若是没事就让开,不要挡着道,妨碍公务。”
闻听此言,庞凖气不打一处来,牙关咬得咯吱作响,恨不得将赵宁一口生吞!
赵宁见庞凖不动,就将他扒拉到一边,然后招呼都尉府府兵动身。
他知道庞凖在想什么,明白对方的悲愤与不解。那也曾是他的心理活动。
前世国战爆发,虽然有一品楼那样的江湖义士捐躯赴国难,但却不是所有百姓都在为大战出力。
尤其是到了战争中后期,大军连征集民夫,保障粮秣运输都很难。无数人宁愿举家逃离,躲避兵祸,也不愿襄助王师,保卫家园。
这里面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是朝廷、官府已经失去了民心。
当时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日夜血战的将门世家,都非常不理解这一点。
他们都认为,大齐盛世之下,国富民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有难,理应举国同力拒敌。
为何百姓保家卫国的忠义热烈,会远低于预期?
赵宁也是在战争后期,才弄清楚原因。原因为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权贵、官府对百姓剥削、欺压过甚。
百姓不拥戴官府,自然不会帮着朝廷;百姓仇视官府,就会希望改朝换代。
当时有人曾说:国不爱我,我何以爱国?
这个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朝廷,指皇朝。
京兆府的衙役,巡街时吃饭喝酒,从来都是赊账。赊的账,自然不会还。
有人告上官府,衙役就付些钱清账,而后那家商铺就会很快因为各种罪名,被官府搜查、查封。
官差还跟市井黑帮相互勾结,默认苍鹰帮、白衣会收取保护费,并且分利。
市井黑帮打死打残了人,有官府暗中庇佑,苦主求告无门,还会被报复。
为了抖威风,也为了掩盖自己的渎职行为,更为了证明自己有为国为民做事,京兆府的衙役在巡街时,就会殴打驱赶最弱势最没有反抗能力的群体——拾荒老人,说他们污染了街坊环境。
至于街边的乞丐,比拾荒者更脏,他们是不管的。因为乞丐都有头子,头子也会给他们分钱。
凡此种种,多不胜数。
这盛世再是绚烂多彩,也是权贵的,是富人的,不是底层百姓的。
底层百姓为了最基础的衣食住行,仍然要拼死拼活,不敢生病,不敢出意外。他们还得在官吏面前低眉顺眼,忍辱偷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庞凖接触不到这些。
前世得赵宁起初也没认识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是官府公文上年年增长的赋税收入,和官员们自己书写的“官民和睦”“盛世繁华”的官样文章。
所以庞凖注定理解不了眼前这一幕。
他以为他们谋划布置了周密的行动,就可以利用民情民意,来让赵宁和都尉府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