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作者:玉龙蕨      更新:2024-12-27 18:36      字数:1962
  没想到这次竟被打个半死,也是活该这两人作恶多端、恶有恶报。
  康厂长还是跟上面发了一通火,让当地无论如何都得找人手过来保护全组安全。
  被救了一场之后,刘晔感激秦书,一路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京戏学院学习两年的经验倾囊而出。
  不得不说,京戏学院是华国顶级学府。
  秦齐在旁边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
  更别提秦书,她果然是天生该吃这碗饭的,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一点就通。
  刘晔直呼自己或许是在跟未来的影后合作。
  也正是这一场救援,让日后大红大紫的刘晔一直念念不忘,每次采访都会跟媒体唠叨这事。
  这也成为秦书成名之后,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
  有惊无险地到达拍摄地,霍健起就成为现场的绝对权威。
  虽然颜衡和秦齐那边都出了不少钱,还兴师动众来了一群人,但大家并没有一般投资人的坏毛病,不会对摄制组指手画脚。
  他们达成默契,绝对不干涉霍导的拍摄。
  霍导真觉得剧组这次遇上了菩萨投资方。
  只管出钱,别的一概不管,还给他找到心满意足的演员,简直不要太舒服。
  一来到这边,霍导就让演员们先到村里体验生活。
  摄制组那边则一处处勘察现场、安排场景。
  刘晔没体验过农村生活,看啥都新鲜。
  整天跟着老乡学挑扁担、砍柴、生火、做饭、摸鱼,因为技巧生疏,所以经常搞到鸡飞蛋打。
  反倒是秦齐和秦书驾轻就熟。
  虽说湘省风光和齐市截然不同,但淳朴的民风和劳作的习惯却相差不大。
  两人干什么都一看就会,再穿上本地服装,说是从小长在这的都不为过。
  电影中有需要秦书背着喷雾器给稻田打农药的片段。
  霍导本以为秦书可能需要好好学学怎么打农药,谁知秦书背起喷雾器就熟练地打起农药来。
  那站在旁边战战兢兢,生怕几个城里孩子过来破坏了庄稼的农家汉,看着秦书娴熟的手法,都忍不住赞叹起来。
  颜衡那爬树的技能更是惹得村里一帮小孩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大家没几日就和村民们相处得十分和谐。
  三天过后,摄制组正式开拍。
  因为秦书没有拍摄经验,霍导就安排她先跟组观摩,看他拍父子戏。
  秦书学得认真,手脚又麻利,帮着霍导搬东西、拿道具,俨然成为霍导的副手。
  霍导真是难得见到这么肯学肯做的演员,尤其秦书还帮他拯救了昂贵的设备,所以他更是投桃报李,毫无保留地教导秦书。
  这样足足观摩了五天,秦书的戏才正式开拍。
  第一场戏是片中的儿子和父亲一起来到侗族部落,偶遇上在稻田里打农药的侗族姑娘。
  秦书带上一顶尖尖的斗笠,满头秀发全部裹在斗笠下,只随意垂下几绺青丝,穿一件白底小碎花的无袖旗袍短上衣,往青绿广袤的稻田中间一站,俨然就是一位娇俏清丽的侗族姑娘。
  刘晔见惯了一路上秦书随意简练的穿衣风格,偶然见到秦书如此清丽可人的形象,马上就入戏了。
  一场戏拍得极为顺利。
  霍导拍完这一场心满意足。
  谁知,一直跟组的编剧苏晓卫晚上竟让颜衡和秦齐去找她。
  两人去的时候,就发现导演也在这屋呆着,秦齐这才惊奇发现,原来苏晓卫和霍健起竟是两口子!
  震惊过后,秦齐弄明白了,原来苏晓卫是想给女主角适当增加点戏份,找他们投资方来商量。
  “咱们后面就只有一场男女主角围着篝火跳舞的戏,还有一场两人一起听随身听的戏,只拍这两段好像有点意犹未尽,我很看好秦书这姑娘,就想帮她加点戏。”
  苏晓卫认真说道。
  第319章 主动加戏
  “谢谢苏老师、谢谢霍导,我妹妹不是专业演员,能得到你们帮助,她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秦齐激动得语无伦次。
  她是知道的,一个演员来到片场,想加点戏,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像秦书这样的新人,以往都没什么表演经验,放到哪个片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
  这次竟然能得到导演和编剧双双认可,只能说明九十年代的这批电影人真的很朴素。
  他们没有被资本裹挟、没有被流量控制,都是踏踏实实讲故事、拍片子,没有别的心思。
  或许也是因为秦书路上救了霍导一趟,他们夫妻二人想回馈。
  也或许是拉到更多投资,霍导能有更充裕资金来讲好这个故事。
  总之,秦书这次是碰上好运了。
  霍健起看着激动无比的秦齐,不禁感慨这姐妹俩的感情是真好。
  “呵呵,我就想把这部电影拍好,前面我就听说,张导拍《一个都不能少》全部用的是业余演员,为了找到合适的主角魏敏芝,张导面试了2万多孩子,人家这才是行业楷模!”
  秦齐听得一阵唏嘘。
  千禧年之前,华国没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反倒是导演要从人群中挖掘合适的苗子。
  就这样的条件之下,反倒是诞生了无数国内外获奖的经典,而且各种类型百花齐放,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悖论。